多重因素“稳住”LPR报价 MLF利率下行预期仍存
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均与上月持平。
全面降准落地后,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发布。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均与上月持平。
自去年4月以来,LPR已连续15个月“原地踏步”。多位专家表示,最新LPR保持不变,与本月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并未改变、银行压降点差存在压力以及外部制衡因素相关,这与为实体经济降成本的初衷并不背离。未来,央行将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将继续促进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多重因素影响 LPR报价连续15月未变
此前,随着央行全面降准落地,市场上关于“LPR将会下调”的猜测逐步升温。有市场人士预期,本期LPR报价或将下调,原因在于央行降准释放长期资金,降低了银行的负债成本,政策意图是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
最新公布的LPR并未如市场预期出现下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方面,LPR报价以MLF利率加点形式形成。MLF利率是LPR的“锚”,对LPR报价起到决定作用。
7月15日,降准生效当日,央行发布公告称,考虑到目前正值税期高峰等因素,金融机构对中长期资金仍有一定需求,开展1000亿元MLF操作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从操作结果看,MLF利率和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均维持不变。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下,MLF利率是贷款的利率基础和中枢,LPR报价更多跟随MLF的利率报价。“MLF利率不动,LPR大概率也不会动”。
“基于历史经验,7月15日,央行缩量续做MLF,但并未下调MLF利率,预示着本月LPR大概率保持不变。”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自去年5月以来,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MLF利率保持不变,故LPR利率保持稳定。
另一方面,由于LPR构成的另一部分是银行的加点,而目前流动性改善情况尚不足以带动LPR下调,银行压降点差存在一定压力。
温彬表示,目前降准已经落地,但是短期内对降低银行体系资金成本的作用有限。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认为,全面降准虽然让银行降低了成本,但是降低幅度有限。如果银行压缩报价的加点幅度,银行将面临较大的资金成本压力。
外部制衡因素也对下调LPR构成压力。温彬表示,当前,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传递出超预期“鹰派”信号、美国新增非农就业明显改善、通胀率持续上升、美元持续走强等迹象都在提醒市场,要警惕美联储提前转向的风险。这也是我国在调整包括LPR在内的利率水平时,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MLF利率下降预期仍存
在业内人士看来,最新LPR报价未出现下调,与为实体经济降成本的初衷并不背离。
最新数据显示,企业贷款利率、小微企业新发贷款合同利率、制造业贷款合同利率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企业贷款利率为4.63%,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新发贷款合同利率5.18%,分别比上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低0.3个和1.06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合同利率4.13%,比上年同期低0.25个百分点。
“这说明即使在LPR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金融部门仍通过结构性政策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温彬说。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在保持稳健的基础上,继续通过结构性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高端制造、绿色金融、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综合融资成本。
此前,关于“降准”之后会否“降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7月1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孙国峰强调,将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的前提下,业内认为,后续MLF利率下降依然可期。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让利实体经济需要更多控制负债成本举措。目前对公贷款利率处于较低水平,继续下降空间十分有限。在此情况下,若通过LPR报价下调方式让利实体经济,需要“铺垫性”下调MLF利率,带动金融市场端利率恒久性下移,且需要银行承担一定的“损失吸收率”。
张欣然 记者 范子萌 编辑 陈羽
(责任编辑:蒋柠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