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健康交互险的6只拦路虎和3条路

2019年05月27日 08:30    来源: 国际金融报     ◎ 记者 唐烨

  智能交互将用户体验提升到了新的层次。技术场景下,保险公司的角色正被逐渐改写,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关系,也从单一的承保转变为相互引领。这种转变,也许今年就能以某种方式让人感受到。

  不论目前国内行业科技赋能深度如何,“科技颠覆行业”已经成为了一句老话。

  近期,《普华永道第22期全球CEO调研》称,一直以来,险企通过提供退休、医疗及财产保障服务社会,但若还能提前预防损失、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价值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智能交互将用户体验提升到了新的层次。技术场景下,保险公司的角色正被逐渐改写,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关系,也从单一的承保转变为相互引领。

  这种转变,调研称,也许今年就能以某种方式让人感受到。

  或许不用今年,就在调研发布后短短半个月内,几款相继面世的健康保险——轻松筹与众惠相互合作的“年轻保”、“太保妙健康”、怡安的“PIC术后复发保险”,无一例外都带着健康管理色彩。

  1

  颠覆:美国恒康停售传统险

  事情还得从2018年9月说起。

  当时,美国寿险巨头恒康人寿(John Hancock)决定停止承保传统保险业务,只销售基于可穿戴设备,与健康数据行为相关联的互动式智能保单。

  该事件直接震惊了业界,颠覆了以往大家对于保险“事后保障”的认知,转而参与到一整个链条中——“风险事件发生前的引导、事件发生时的帮助、事情发生后的保障”。

  具体来看,恒康人寿通过健身追踪服务,收集用户健身、健康状况数据,并实时与用户保持沟通,引导其健康习惯。用户若保持了良好的健康习惯,就可以获取相应的保费折扣或免费穿戴设备,加强了用户积极性。

  这一改变的结果可谓双赢。人们希望自己活得更加长久,而利于自身健康的举动,包括参加在线营养课程、看医生、穿戴跟踪器达到预定的健身目标,又可以赢得利益。

  公司也希望保单持有人保持健康,减少发病率与死亡率,当客户寿命越长,意味着交保费的时间越长,而保险公司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保费收入,另一方还可以通过保费投资获得更高收益。

  科技颠覆保险业的实例彻彻底底地摆在了人们的眼前。国内的一些保险公司虽无力掉头,但都有了意识,并行动起来。

  “也是借鉴了国外的模式,主要是鼓励用户会员多运动,保持身体健康,倡导好的生活方式。”众惠相互相关负责人就新推出的“年轻保”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解释到。

  4月,轻松筹联合众惠相互首发“年轻保”系列产品。其中,记者注意到,年轻保主打了一项小程序功能带有健康管理色彩: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搭载的年轻保小程序积累步数,步数可对应减免保费,步数越多,保费减免越多,这个减免“优惠”会直接体现在下一个月的保费中。此外,“年轻保”保险产品还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生理年龄”,计算出的生理年龄越低,则这个人的保费也越低。

  2

  跟随:雷声大雨点小

  此外,轻松筹更是直言今后要做“保险+健康管理”全服务链,但目前看来,尚处“雷声大雨点小”。

  “有表无里,目前‘年轻保’在收集健康数据方式、数据监测周期以及保单面向对象上都很讨巧。”一位从事保险十余年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道。

  数据收集方面,记者通过体验该款产品、采访轻松筹相关人士了解到,该产品健康数据来源仅是微信上搭载的运动步数,干预手段也停留在按步数减保费或捐步数上,数据来源、干预手段单一,无法体现用户的健康状况。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向楠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轻松保在大数据和移动支付的基础上,加入了物联网技术,借助人们的社交需求,提供重疾保障的供给。

  同时他表示,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此方式获得的健康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障,或者说,如果愿意的话,参保人很容易规避数据的风险分类作用。

  换句话说,微信步数的可靠度堪忧。记者在网页输入“微信步数”等字样,跳出了大量可以提升步数的方法,包括刷步数软件、摇步器,还有绑在宠物身上等。除了主观因素,不同的手机终端也会造成数据的偏差。记者带着iOS系统手机与Android系统手机一起行动,同样的路程,呈现的步数也不同。

  此外,王向楠补充到,健康行为涉及较多的个人重要隐私,在当前的数据安全的大环境下,人们不敢传递真实信息。

  从数据监测周期来看,健康管理应是一项悠长的计划,但“年轻保”明显是一项短期的消费型产品,单一的激励模式下,人们热情的可持续性也不高。王向楠说到,“作为营销,该产品有一定营销噱头成份,激励人们锻炼身体的作用也不一定能长久。”

  从产品面向用户看,该产品针对年轻人,虽然年轻人与互联网最为接近,但众所周知,年纪越小,发病率越低,需要健康管理迫切性也最低。

  发展的阻力缘何?王向楠表示,低成本接触客户和交付产品服务的途径不足。从全球范围看,互联网巨头是典型的客户聚合器,轻松筹有这方面优势。目前,这些模式采用网络互助模式,或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简单保险产品,发展快,成本也更低,虽然存在审慎和市场行为风险,但目前看还不是太大。

  3

  镜鉴:6只“拦路虎”

  随着技术和法制环境的改善,“基于使用的”健康保险是有前景的。王向楠肯定了这一趋势。

  但想要在中国落地铺开,眼下困难重重。在记者参与的一场交流会上,泽方咨询刘璐表示,在与健康险公司负责人的接洽中,知悉其与医疗服务结合或者跟一些做健康管理、疾病预测的公司已在合作,积极探索“保险+医疗”协同的模式,目的都是希望能很好地控费,提升客户体验。但是过程很复杂,还没有很好的实践经验。

  从采访中,记者感到原因可以从主观意识、客观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主观方向上,一是供给侧转型动力不足。国内的保险公司“身子都比较笨重”,一位北京的保险资深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其实国际主流公司的发展趋势基本趋同,只是国内公司转型动力不足,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国内公司战略惰性太强。

  二是需求侧意识不足。记者从一位外资保险公司大中华区负责人处了解到,国外发达市场的保险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但反观国内,基本的保险覆盖率远远不足,连最基本的“事后补偿”意识都有所缺乏,受众的保险意识跟不上,健康管理计划的推行更难上加难。

  客观条件来看,一是可穿戴设备覆盖率不足。主流可行的办法是通过可穿戴设备连接平台与用户,但国内相关的科技应用与欧美国家相比尚有差距。根据IDC《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18年第四季度》,2018年中国成人手表市场出货量在增长了37.8%前提下,仅为654万台。

  二是“数据孤岛”现象。实现对于用户的实时追踪、持续干预的前提是健康数据的获取与分析。包括健康管理在内的大健康行业都或多或少面临“数据孤岛”的现象。某互联网险企健康险事业部产品总监表示,国内以公立医疗体系为主,大量数据牢牢掌握在公立医院手上,保险机构没有话语权。

  三是数据应用能力“难啃”,险企需要精通大数据算法。客户的健康状况各自不同,保险产品内容复杂,管理计划需要在交互过程中不断重新定义客户,得到更精准的用户画像,进而真正实现定制化服务,并随着每天的数据输入而不断改进计划。

  四是费用投入巨大。普及可穿戴设备、培养用户使用意识、获取数据、人工智能科技应用能力的提升,每一项都自带“烧钱”属性。

  另外,监管层面的态度也是险企的重点考量之一。对此,王向楠说道,对于保险产业链中发挥了越来越大作用的新型主体,我国金融保险监管尚没有很成型的做法。“我们可以认为金融监管部门在进行‘测试与学习’,谋定而后动”。

  4

  未来:老龄、长期、带病3个方向

  数据显示,2018年保险全行业的保费同比增长率仅3.92%,而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448.13亿元,同比增长24.12%,在各大类保险业务中增速最高。

  虽然以上种种问题,使险企不能彻底拥抱新方向,但对于趋势所在,业内众多公司已成“门徒”。

  泰康人寿成立健康管理子公司;中国平安成立医疗健康生态系统子公司平安好医生;众安保险则成立了众安生命;中国太保子公司太平洋医疗健康发布移动健康管理服务品牌“太保妙健康”。同时,太保寿险、太平洋医疗健康联合妙健康、华为发布了太保首款基于可穿戴设备及体征数据的健康互动保险计划。

  交互型保险的路去向何方?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大致有老年人群、长期健康管理需求人群、带病(术后)人群三类。

  一是围绕老龄化社会提供深入健康管理介入。前文所述北京保险业资深人士感叹道,“保险业走到今天传统寿险已经很难了,围绕老龄化社会做深度文章势在必行。”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预期寿命一直在不断延长。真正的老龄化社会下,医养会是目前发展趋势下社会难以承受之重,所以通过健康险提供有前瞻性、针对性的保险解决方案,同时引导投保人的健康管理意识,则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或延缓老龄化社会即将集中爆发的问题,对社会、对个体的价值明显更优。

  二是长期的健康管理需求。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各家多少都推出过类似的产品,但基本都是在承保时看短期数据,会出现不准确的或者说失真的结果,且难以建立体系。

  据记者了解,友邦在2017年推出了个人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健康友行”,已实行了两年多。友邦保险相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截至2018年11月,“健康友行”用户日均步数已从4492步上升至11576步。

  另外,国外很多公司已经难以说清是险企还是健康医疗公司,他们不再以出售保单盈利,转而售卖健康管理计划,附赠保单。例如,近期美国药品零售巨头CVS Health宣布对安泰保险(Aetna)收购达成,信诺保险(Cigna)对全美最大的独立PBM及药品零售公司快捷药方(Express Scripts)收购,均为保险与医疗服务协同的重要趋势。

  三是带病(术后)保险领域。某健康管理业务总监分享道,“好钢用在刀刃上”,带病人群医疗险是未来大势所趋,他们也是最需要健康管理介入的人群。

  拿心血管疾病为例,就与健康习惯息息相关。

  在中国,心血管疾病堪称“第一大病种”。每年新发PC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病人超过70万例,手术人群基数巨大。

  其中,健康习惯不良是复发率高的直接原因。据环球医疗与卫计委发起的有关PCI术后恢复研究,接近一半的PCI术后复发患者出现随访漏诊和配药不及时的现象,一次PCI手术患者自付部分就超过了万元。

  故针对带病人群、术后人群的保险若为被保人提供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每月跟进患者服药和随诊,并提供医疗建议,可大大减少风险。

  目前国内也有了尝试的先例,4月25日,怡安再保险联合环球医疗、百度旗下度小满金融推出国内首创PCI术后复发保险,也是国内首款真正意义上的单病种既往症医疗保险产品,并辅以了健康管理计划,不过目前运行时间将将一月,具体效果还难知晓。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健康交互险的6只拦路虎和3条路

2019-05-27 08:30 来源:国际金融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