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抢滩宠物保险 能否成为减负良方?
■本报记者 吉雪娇
从高昂的宠物医疗费用,到时有发生的宠物伤人事件……近年来,随着宠物经济热度的持续走高,针对相关痛点的宠物保险产品亦应运而生,并获得愈来愈多饲养者的关注。目前宠物保险情况如何?其能否真正成为饲养者的“减负”良方?
宠物责任险成主角
宠物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的宠物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宠物伤害或丢失,或者当被保险的宠物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在售的宠物保险主要分为宠物责任险、宠物医疗险、宠物死亡险三类。其中,宠物责任险最为常见,其可对家养宠物(猫、狗)造成第三者伤害的医疗费用以及诉讼费用等予以赔付。
以某险企“宠物责任险”为例,其一年期保费为19.9元,可对宠物第三者责任予以保障,保额最高为5000元。具体来看,因合法拥有及照管的有狗证的狗狗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的直接损失,保险公司将按合同约定负责赔偿。需要留意的是,该产品不承保家养宠物伤害植物及其他动物引起的赔偿责任。同时每次事故绝对免赔额为500元。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综合类保险产品将“宠物责任”纳入保障范围。如某“家庭百万责任险”,保险责任除个人第三者责任、家政人员责任外,亦包括宠物第三者责任。保障金额最高为100万。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与小概率的伤人事件相比,宠物医疗费用的居高不下为饲养者带来了更多的困扰。对此,针对宠物的意外医疗险亦应运而生。从人保财险“宠乐保”、平安财险“宠物宝”,到安联保险联合大地财险推出的宠物综合医疗保险产品“安心计划”“无忧计划”等,均对宠物常见疾病提供了保障。
此外,某“守护爱宠”宠物意外险,则可对宠物猫、狗意外医疗(诊疗+手术)提供最高1万元的保障,在每次事故扣除免赔额300元后按80%比例赔付。需要留意的是,该保险产品责任仅针对“因意外事故导致损伤”,同时被保险动物的非诊疗支出,包括体检、预防注射、绝育手术等属于责任免除范围。
科技引入带来新契机
近年来,我国“宠物经济”持续升温。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截止至2018年,我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为1708亿元,增速高达27%。预测2020年,该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宠物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加,也给保险业带来发展机遇。根据目前市场上宠物保险产品的基本价格,再结合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宠物保险覆盖率,相关人士预测,我国宠物保险潜在市场规模大约为200-300亿元。
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一“蛋糕”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据业内人士统计,截至目前,宠物保险的占有率还不到1%。在多个网销平台,记者注意到,宠物保险产品成交量亦表现平平。“叫好不叫座”的背后,宠物保险险种单一、保障范围较窄、宠物主人保险意识薄弱等被认为是主要原因。
“目前除个别保险公司推出的宠物综合险包含了一定的医疗费用保障外,大多数的宠物保险,只是形式化的第三方责任险。”业内人士指出,同时由于市场份额较小,保险公司营销宣传不足,也阻碍了宠物主人的投保意愿。记者随机采访发现,不少消费者对于宠物保险,仍处于“未听说、未了解”状态。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相关情况正在出现改善。与问世前期的“尝鲜”不同,今年以来,科技技术的引入,正在为宠物保险带来新的契机。
过去为确保标的物的真实性不被替换,保险公司往往采用植入芯片的形式来确保投保和理赔的是同一只宠物。今年5月,陆金所宣布,该平台成为首批上线应用AI技术进行宠物身份识别、线上理赔宠物保险产品的第三方线上平台。通过AI技术的运用,该“萌宠医疗保险”产品在识别宠物时无需植入芯片和运用特殊检测设备,只需拍摄宠物正面照片即可识别出萌宠身份。
目前,宠物面部识别技术正在愈来愈多的被应用。以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为例,其已将宠物面部识别技术运用于“宠乐保”项目的实际承保中,总体识别率达到80%以上。不仅打消了客户的顾虑,更成为宠物保险产品销售的新亮点。据介绍,下阶段,该公司将继续完善项承保前端、服务中端和理赔后端的各个环节,将科技概念打造成“宠乐保”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保险公司有望进一步扩大宠物保险保障范围,同时与连锁宠物医院、线上宠物平台等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搭建宠物生态链,提供完整的服务和保障。”市场人士指出。
(责任编辑:魏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