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船小好调头优势 中小规模基金产品“霸榜”
本报记者 徐金忠
7月的震荡行情,正在成就一批中小规模的基金产品。截至7月30日的最新净值数据显示,近一个月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产品规模都不大,如果剔除其中规模特别大的诺安成长和银河创新成长,这些阶段性业绩突出的基金产品平均规模更小,其中不乏仅几千万规模的“迷你基金”。
观察发现“小鬼当家”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在7月以来较为极致的市场环境中,中小基金产品没有“规模包袱”,发挥了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这些“身手敏捷”的中小基金产品,基金公司目前在营销和推广上的态度比较分化,管理这些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在当下也大多不愿意快速提升规模。
中小基金产品“身手敏捷”
中小基金产品正在近期的业绩排行榜上“霸榜”。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的最新净值数据,近一个月业绩排名靠前的主动权益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的平均规模偏小。其中,如果剔除蔡嵩松管理的281.77亿元规模的诺安成长和郑巍山管理的147.18亿元规模的银河创新成长,这个榜单上的基金平均规模更小。
具体来看,近一个月取得39.19%总回报的信达澳银新能源精选的规模为5.49亿元(5月25日的成立规模);排名其后的国投瑞银产业趋势A和国投瑞银产业趋势C,在一个月内回报超过35%,数据显示,国投瑞银产业趋势的规模约为22亿元(6月9日的成立规模)。
在这些中小型产品中,多只仅有几千万规模的“迷你基金”更是相当突出。前海开源沪港深新硬件A和前海开源沪港深新硬件C近一个月的回报超过32%。基金二季报资料显示,前海开源沪港深新硬件的规模仅为0.65亿元。
统计数据还显示,如果以最近一周的回报来衡量,银河创新成长和诺安成长两个相对的“大块头”业绩表现十分突出,分别取得了20.53%和15.33%的回报,占据榜单的第一名、第二名。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持仓结构以其鲜明的特点为投资者所熟悉,郑巍山管理的银河创新成长二季度末股票仓位为91.75%,前十大持仓股基本都是半导体芯片的天下。
控制规模 把握节奏
在这样的突出表现之下,这些“小鬼头”背后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会是怎样的状态?从基金申赎的角度来观察,已经显示出不一样的状态。虽然近一个月收益“50强”榜单中大多数基金产品还在开放申购和赎回,一批基金产品已经通过限制大额申购等方式方法,控制自身规模的变化。以前海开源新经济A为例,该产品已经于7月29日起限制大额申购和限制大额定期定额投资,限制申购金额为5万元,二季度末这只基金的规模为14.02亿元。同是前海开源基金旗下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早已在7月14日起限制大额申购和大额定投,限制申购金额为10万元,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27.56亿元。海富通成长甄选A则是从7月6日起暂停了大额申购和大额转换转入,限制申购金额为1万元,该基金二季度末的规模其实仅有0.89亿元。
在基金经理一侧,也有不少主动调整规模、调适节奏的情况出现。记者采访了解到,已经有多位近期业绩表现十分“彪悍”的基金经理,在新增规模的节奏上,主动向基金公司提出控制规模、把握节奏。“短期快速上冲后,可能出现震荡,如果大量基民高位冲入,对持有体验并不是好事情,对基金经理来讲也是一样,不可能拿着新进来的钱,把已经涨上去的重仓股全部再买一遍。”有基金经理如是说道。
(责任编辑:康博)